NEWS 新闻资讯
中国陶都 宜兴窑系,在这里读懂宜兴
发布时间:2023-01-16 14:21:43 浏览量:

中国宜兴陶瓷博物馆40周年庆典已经完美落幕,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围绕中国陶都、宜兴陶瓷、宜兴紫砂等展开的话题热度依旧居高不下。大家字里行间,表达着对宜兴的美好祝福,对陶都的美好祝愿。


说起宜兴,往往离不开“人间珠玉安足取,岂如阳羡溪头一丸土”这句话。宜兴古称荆邑、阳羡等,是一座具有 2000 多年建县史的江南历史文化古城。东临太湖,位于苏、浙、皖三省交界处,地处沪、宁、杭的中心。现如今,随着宜兴紫砂文化的发展兴盛,宜兴也被称为中国的“陶都”。


7300多年的制陶史,悠久的文化底蕴和历史遗存,使得宜兴陶瓷文化犹为突出。近日,由宜兴陶博馆领衔主编的《宜兴窑系》——华夏“陶窑系”系列丛书首发仪式引起了多方关注,循着宜兴陶瓷的文化基因,让我们慢慢走进“宜兴窑系”的大世界。


1.jpg

—— 陶文明发展成果 催生“宜兴窑系”

所谓“窑系”是建立在“窑址”“窑场”“窑器”基础上的一个地域性陶瓷文化概念。一个地方“窑口”“窑场”能称之为“窑系”,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深厚的历史底蕴。二是出色的行为表现。


表现在对内的规模性、多样性、特色性和传承性,对外的输出性、传播性、地域性和影响性。华夏文化陶为,“窑系”的大成就在于其代表的文化类型是中华文脉的主流也是中华文明之精髓。



2015年,宜兴市文体广电旅游局组织宜兴陶博馆正式提出“宜兴窑系——华夏陶窑系”的理论体系,并在当年由市政府召开的“宜兴窑系”学术论坛上,经中外知名陶瓷专家共同论证,认为“宜兴窑系”是中国的第九大窑系,且是唯一的“陶窑系”。


2015年10月,宜兴市政府发表战略宣言:“确立以‘宜兴窑系’为核心的文化战略发展纲要,全力打造华夏‘陶窑系’,努力推动宜兴文化建设迈上新台阶、实现新跨越。”“打造宜兴窑系,传承陶都文脉”的宏大文化工程由此展开。



2.jpg


宜兴是中国早期陶瓷发源地,有着完备的陶瓷历史传承和产业发展成果记录,有着陶瓷业界“五朵金花”之美誉,有着10万余名陶瓷从业人员,有着完备的陶瓷产业体系,有着一批享誉国内外陶瓷业界的国大师、省大师,有着享誉世界的“中国陶都  陶醉中国”的城市品牌。


“宜兴窑系”作为宜兴历史文化的重要根脉,在宜兴打造区域性国际化中心城市的当下,它的挖掘、梳理工作,它的引领作用便呼之欲出。


宜兴陶博馆作为集陶瓷文明发展成果展示、研究、传播、保护和陶艺交流于一体,并向公众展示宜兴7300余年灿烂陶瓷文化的公共服务机构,义不容辞地扛起了挖掘、整理、研究、展示和传播 “宜兴窑系”的工作,并直接促成了《宜兴窑系》系列丛书的诞生。


可以肯定的是,“宜兴窑系”这一理论体系是宜兴陶瓷文化、陶瓷产业和陶瓷文明发展成果深厚积淀的产物,是制陶工艺、技艺传承、品牌价值及对外影响所表现出的文化思想、文明成果作出的高度总结与体现,是促进宜兴打造区域性国际化中心城市的现实要求。


3.jpg

—— 汇聚合力推进  “宜兴窑系”建设


近十年来,宜兴市拉开了“宜兴窑系”综合示范区建设的大幕,以提升宜兴陶博馆建设展陈条件、丰富馆内藏品为重点之一,为“宜兴窑系”理论体系提供一个可感知、可操作的展示体验平台,使宜兴陶博馆成为展示“宜兴窑系”理论体系和宜兴陶瓷文明发展成果的不可或缺的重要平台。


宜兴陶博馆完成了全面扩建和改造计划,不仅展厅面积比原馆扩大约一倍,馆内藏品数量也从原来的几十件增加到目前的15000多件。其中,包括国内其他陶瓷产区的作品,以及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陶瓷艺术作品,基本能够涵盖从新石器到当代这7000多年陶瓷文化演变的历史脉络。


宜兴陶博馆与卓易紫砂街携手开展《陶都博物志·数字文脉》,用数字科技为宜兴陶文化赋能,更是吸引了江苏卫视、江南晚报、新华日报、江苏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等重量级媒体争相报道,带来了数十万次的点赞互动。其中,“我是宜兴陶瓷文化推荐官”、“紫砂春秋”、“镇馆之宝”等系列活动,从紫砂泥料、紫砂经典壶型,到紫砂人物、紫砂发展,从发现、创造到传承与发展,对宜兴陶瓷文化的宣传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


4.jpg

—— “宜兴窑系”建设任重道远


据宜兴市文体广电旅游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未来宜兴将围绕打造完备的陶文化空间,包括自然生态空间和人文空间两个方面,进一步丰富“宜兴窑系”建设。



  • 骆驼墩文化遗址再考古挖掘工程


骆驼墩是目前考古发现环太湖西岸人类早期(距今7300多年)生活遗存,延续至距今4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晚期。该遗址在20世纪70年代被发现,2001—2002年,国家文物局组织联合考古队进场考古。


当时仅对25万平方米遗址中的1000多平方米区域进行了挖掘,其成果被中国社科院评为2002年度全国六大重点考古发现之一。因此对宜兴骆驼墩文化遗址再次深入考古探究非常必要。同时要认真规划遗址的保护及利用工作,真正让宝贵的文物活起来。可喜的是,我市已着手规划骆驼墩文化园。


  • 恢复重建“宜兴金沙寺”工程


长久以来,供春灵芝树瘿壶作为史书记载早一把宜兴紫砂茗壶,它已然成为宜兴紫砂历史起源和文化图腾的标志。为此,我市多方呼吁重建金沙寺,打造展示“宜兴窑系”理论体系的新载体。



5.jpg


  • 蜀山古龙窑群保护利用工程


鉴于宜兴蜀山窑无论从历史、规模、影响还是考古成果来看,都有着被列入海上丝绸之路首批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名单的各项条件。多方建议进一步加大蜀山古龙窑群的活化利用力度,使老窑群焕发出新魅力。


此外,多方建议加快实施黄龙山紫砂矿遗址保护工程,致力把黄龙山紫砂矿遗址打造成国家地质公园,为“宜兴窑系”建设提供新支撑。同时,建议加快实施“中国泛紫砂文化与产业”工程,因为建立“宜兴窑系”理论体系的宗旨是固本强根、开枝散叶,紫砂文化根在宜兴,果结全球。


6.jpg


“世界只有一把紫砂壶,她的名字叫宜兴”,这是宜兴紫砂矿的原产地丁蜀镇黄龙山打出的标语。当蛰伏亿万年的特殊泥土被匠人唤醒,当600余年历史的宜兴紫砂文化徐徐展开非遗脉络,属于紫砂的时代就这样开始了。



宜兴紫砂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不仅是宜兴城市名片,更是讲好中国故事、江苏故事的重要文化标签。经过多年的传承和发展,宜兴紫砂文化早已将历史文化底蕴具象化到艺术价值和艺术视觉中去,并通过一系列开放、创新的艺术元素和文化元素,将紫砂文化推至巅峰。

随着时代推移,紫砂也和其他陶瓷技艺、文化互相借鉴,衍生了陶刻、镶嵌(镶嵌金、银、玉石、色泥、螺钿、红木、瓷花等)、包锡、包漆、泥绘、粉彩、彩釉、珐琅彩等一系列变化,满足了不同审美人群的需求,紫砂壶的收藏性得到了提高。行业之间、技艺之间的互相交流借鉴,让传统的紫砂壶不断焕发生机。
(部分内容源:宜兴发布



快速询价
给我们留言 30分钟内回复
0510-87566106
微信公众号
商城小程序
官方客服
团泥六方宫灯吴玉芬
*为必填项
联系人*
联系电话*
简要描述
点击更换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