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乾隆画像
中国封建帝王时代,从夏朝开始到清末结束,绵延4000余年。“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皇权至上的封建时代,皇帝就是这个社会的无上统治者,乃是天下人。
身为皇帝,日常吃穿用度也都需要按照高规格的标准进行。以清朝为例,我们在影视作品中经常可以看到的“满汉全席”乃是皇帝专属菜单,包罗世俗所谓的山珍海味,如犴鼻、鱼骨、鳇鱼子、猴头蘑、熊掌、鹿尾(筋、脯、鞭等)、豹胎以及其他珍奇原料;皇帝在衣着方面也是极尽华贵,龙袍加身,尤其是象征天子权势的黄色衣物,只有皇帝和受到赏赐的大臣、亲卫等人可以穿戴,普通人如果有机会得赏黄马褂一件,已是无上荣耀。
此外,受明朝“废团改散”举措影响,团茶、饼茶独领风骚的时代悄然而逝,旧时茶器如茶碾、茶磨、茶罗、 茶筅、茶杓、茶盏等,都因叶茶的冲泡方式而逐渐被新的器皿取代。清初随着宫中茶礼盛行,紫砂茶具开始被皇室选为贡品进入宫廷,成为御用器的一部分,以并以时大彬、陈鸣远等名家紫砂壶作为首。
宜兴紫砂在清朝前期的康熙、雍正、乾隆三朝都受到皇室的极其重视,享有与御用官窑同等的待遇。
康熙年间,西洋传教士带来“画珐琅及珐琅物品”,引起皇室极大兴趣。康熙命造办处仿欧洲花纹作珐琅装饰,试于金、银、玻璃、锡及紫砂胎上。
清宫紫砂以康熙时期烧制的“康熙御制”款紫砂胎珐琅彩为代表,明显的标志就是使用了“康熙御制”官窑印,这也是宜兴紫砂窑晋升为“官窑”的标志。
乾隆皇帝对紫砂器也是极为推崇,这个阶段紫砂器的制作无论是成型还是纹饰,都达到了高度成熟阶段。紫砂器物制作与官窑瓷器一样,由内廷造办处出样在宜兴定制,并配以乾隆御题诗,制作精细,形成了御用紫砂器鲜明的时代特征。
大彬提梁壶 珐琅彩绘八仙过海
下面介绍的这十把紫砂壶
都曾是历代皇帝的心爱之物
也是紫砂历史上丰碑式的经典器皿
现藏于北京故宫,一起来看看
顺治时代——时大彬制虚扁壶
北京故宫馆藏
壶底镌刻 顺治年时大彬手书款
时大彬(1573—1648)号少山,又称大彬、时彬,明万历至清顺治年间人。时大彬在泥料中掺入砂,开创了调砂法制壶,古人称之为“砂粗质古肌理匀”。时大彬培养了李仲芳、徐友泉等一批徒弟。
明末陈贞慧《秋园杂佩》载︰「时壶名远甚,即遐陬绝域犹知之。其制始于供春,壶式古朴风雅,茗具中得幽野之趣者。后则如陈壶(陈鸣远)、徐壶、皆不能彷佛大彬万一矣」。时大彬作品虽多,但流传存世者极少。至清乾隆年间,时大彬的作品已视为稀世珍宝了。
康熙时代——陈鸣远制三足壶
北京故宫馆藏
壶底钤“康熙御制”四字款
「宫中艳说大彬壶,海外竞求鸣远碟」。陈鸣远,字鸣远,号鹤峰,又号石霞山人,壶隐,清康熙年间宜兴紫砂名艺人。开创了壶体镌刻诗铭之风,署款以刻铭和印章并用,款式健雅,有盛唐风格,作品名孚中外。在茶壶形制设计上,陈鸣远力变明末筋纹器形,多以自然形体入壶,成为今日“花器”宗师,并使花器茶壶崛起成为紫砂茗壶的重要形制。
雍正年制扁圆壶
清宫旧藏 北京故宫馆藏
壶底钤雍正年制四字隶属款
乾隆年制小圆壶
清宫旧藏 北京故宫馆藏
壶底钤“乾隆年制”四字篆书款
嘉庆年制延年壶
清宫旧藏 北京故宫馆藏
道光年制汉瓦壶
清宫旧藏 北京故宫馆藏
壶底钤刻“道光年造”单框四字款
咸丰年制题诗壶
清宫旧藏 北京故宫馆藏
壶底钤 咸丰御制四字款
同治年制井栏题字壶
清宫旧藏 北京故宫馆藏
壶底钤“同治年造”楷书四学款
光绪年制刻诗句端把壶
清宫旧藏 北京故宫馆藏
壶底钤刻“大清光绪年制”六字款
宣统年制 小壶
清宫旧藏 北京故宫馆藏
底款“宣统元年月正元日”